手机版
当前位置: 百鸣 > 名站导航 > 新闻传媒

大公网

网站地址:
网站名称:
大公网
网站热点:
大公网,香港站,搜索
登陆状态:
正常
网站品质:
5
世界排名:
-
更新日期:
2022/4/24 8:59:28
网站介绍:
大公网
网站百科

成立背景/大公网

1995 年,伴随互联网风潮在香港的兴起,作为*新闻史上寿命最长、影响*、声誉最盛的中文报纸大公报的网络平台,大公网顺势而生,是香港最早创建的网络媒体之一。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全球知名华文网络媒体的中坚力量

2012年6月17日,在大公报创刊110周年之际,肩负百年大公的传承与发展,大公网涅槃重生。大公网秉持“香港视角、*观点、世界表达”的立网原则和“公正进步、开放兼容”的媒体理念,以全球的广度、维度审视行进中的*,聚焦香港发展进程。大公网充分发挥报网融合之优势,依托大公报社遍布国内外的50 多个分支机构,组成了复盖全球的新闻采集网络,并以其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视角,对海内外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深层次的报道。点击大公网,世界风云尽展眼前;浏览大公网,国际资讯伴您而行;依托大公网,传播效应历久弥新。

大公标识/大公网

2014年08月18日08时18分,启用新版网站标识。

新版网站标识,更好地突出“大公”从近现代沿袭至今的历史地位,继承和发展112年来“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大公精神,诠释大公网“香港视角、*观点、世界表达”的媒体理念。

新标识回归*简约之美,去芜取精,体现了我们对完美的新闻产品永不停歇的追求。

新标志的中文部分承袭了严复先生题“大公报”的“大公”二字,经过字体角度修正,字体苍劲有力,舒展合理,在继承大公报光荣传统的同时,赋予了LOGO更多的现代气息,更有时代感,更贴近当下的网络媒体世界。

英文域名的字体进行了重新设计,更符合互联网

时代简约易识别的审美风格。

新标识的主色采用了“金”色作为基调。金色,意味着高贵、光荣、华贵、神圣、忠诚,是一种最辉煌的光泽色,更是大自然中至高无上的纯色。它是太阳的颜色,寓意着温暖与幸福,象征着朝气和动力。也预示着“金字招牌”的新辉煌。

品牌释义/大公网

大公网由大公报主办,传承百年大公精神“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秉持“香港视角、*观点、世界表达”的媒体理念,以全球的广度、维度审视行进中的*,聚焦香港发展进程。

特点/大公网

特点一:丰富的信息采集渠道,权威翔实的新闻报道

「大公网」不但依托《大公报》社遍布国内外的50多个分支机构,组成了复盖全球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还与包括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社、法新社、美联社、路透社等十余家世界主要通讯社建立了即时通讯网络,可以及时获取丰富、权威的原创新闻信息。

特点二:报刊媒体背景,网络媒体特征

「大公网」的主办者是具有百年办报经验的《大公报》,而不是没有新闻背景的纯网络公司。「大公网」在秉承《大公报》“与时并进、服务读者”的办报理念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及时、内容相互关联、便于检索、长期保存、交互性强等特征。

特点三:网站内容丰富,读者分布广泛

「大公网」现设18个时脉道,上百个子频道,是一个集新闻、时政、经济、体育、财经、文化、军事、娱乐、生活、专辑、图片、博客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新闻媒体。大公网充分体现网络的互动性,既可以看(新闻),又可以说(评论,博客)。「大公网」的受众分布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内地及港、澳、台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大公网」的日点击率高达2000万次, 日均来访人数近13万人 (2007年7月数据),其中以美国商务机构、教育机构及政府机构为主。全球阅览量中,美国占43%(美加地区共占45%)、澳大利亚占10%、*内地占18%、香港占16%、台湾占3%、其它占8%。

优势/大公网

大公网充分发挥香港的区域优势,借助百年大公的品牌底蕴,利用新机制、新技术、新传播方式,倾力打造大公新媒体传播平台。受众遍布*内地、港澳、台湾,复盖北美、欧洲、南亚、东北亚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华人世界不可或缺的传媒力量

大公网现有资讯、*、香港在线、财经、体育、娱乐、书画、休闲、汽车等二十几个频道。每个重点频道都以海量的资讯,独到的见解,详尽的解读和专业的服务在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其中大公网资讯频道立足香港、报道*、扫描世界,打造以“资讯+言论”为核心的全球华人资讯平台,两大*栏目《北京观察》和《*政情》以原创深度稿件、事件专题透视*政治动向,社会发展脉络。十八大期间,大公网十八大报道专题跳脱传统门户”转载+整合”的报道模式,充分发挥大公网作为港媒的视角和尺度优势,以原创为核心,体现大公网“资讯+言论”的网站内容定位。推出“大公记者在现场”、“中共好声音”和“全球媒体看十八大”等栏目。

目标受众/大公网

从地域范围看,「大公网」受众广泛,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内地及港、澳、台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

从受众职业范围看,主要面向在政府、教育、工商界、科研等机构中工作的中高级职员以及具有中高文化程度的其它人员。

从受众年龄上看,主要面向16岁以上的成年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国际互连网开辟了新闻、文化传播的新领域,「大公网」愿做所有读者的知心朋友,欢迎您及您的朋友常来「大公网」做客。

英语介绍/大公网

' A real friend afar is just as if he is in the neighborhood.'

The 'takungpao' provides internet news services for Chinese

all over the world.

Takungpao is the website of Ta Kung Pao,the hundred-year world-known newspaper. The site was launched in 1995 as one of the earliest online news media in Hong Kong.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akungpao has been aiming at 'serving the readers'. By providing rich and detailed news reports , elegant cultural contents and innovative technical platform to serve readers online, the website is favored by the readers all over the world.

Charateristics and strengths

(1) Resourceful information and authoritative news reports with accurancy

Takungpao does not only rely on the more than 50 branches of Ta Kung Pao all over the world to set up a worldwide news collection network, but also cooperate with over a dozen of major press agencies in the world including Xinhua, CNS, CNA, AFP, AP, Reuter etc. to form a real-tim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o obtain updated, rich and authoritative original news.

(2) Paper media as background and online media in nature

Takungpao was founded by Ta Kung Pao with hundred-year experiences on newspaper publishing. It's never a mere web site without any news background of its own. Inheriting its parent Ta Kung Pao aiming at 'In line with time to serve the readers' , Takungpao also 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media such as updated press releases, connecting related contents , easy to search , long-term storage, strong interaction and so on.

(3) Rich in content and massive coverage of readers

Takungpao has 14 main channels, 64 sub-channels and 7 exclusive special channels. It is an integrated news media network including news, current polities, economy, sport, finance and economics, culture, entertainment, special editions, etc. The readers of Takungpao are loca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 Canada, Australia, Singapore, Japan, the Mainland China as well as Hong Kong, Macau, Taiwan with nearly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 Daily click rate of Takungpao hits 10 million times, which are mainly from business, education and government i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 In the global online browsing, the United States occupies 43%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occupy 45%), Australia makes up 10%, the Mainland China accounts for 18%, Hong Kong, Taiwan and other regions make up 16%, 3% and 8% respectively.

Market positioning

According to its background and nature, the market positioning of Takungpao is to be come an '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online Chinese news media with hundred-year press background ' .

Target readers

According to the geographic area, the readers of the takungpao are widely covered in about 100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clud ing the U nited States , Canada, Australia, Singapore, Japan, the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Macau, Taiwan etc.

According to the readers’ occupation , Takungpao mainly target s at the mid-level and high-level staff in the government, educatio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sectors , research institutions as well as other personnel with middle to high education level s . According to the readers’ age, the web site mainly focuses on readers with age above 16.

A real friend afar is just as if he is in the neighborhood! International internet opens up a new era of news and cul t ure transmission. Ta Kung Pao is willing to be come a close friend of each of its reader . Y ou and your friends are welcome to visit Takungpao.

特殊事件/大公网

人民网北京4月18日电 今日,《大公报》刊发了《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一文,经核实为虚假消息。17时55分大公报就此刊发了道歉信,全文如下:

就刊发《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虚假消息向读者致歉

【大公报网站发布道歉声明】《大公报》刊发《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一文。经核此为虚假消息,对此我们深感不安和万分遗憾。由于我们的工作失误,出现如此重大虚假消息是极不应该的。对此我们诚恳地向读者致歉。我们将以此为鉴,用准确严谨的新闻报道回馈公众。

大公报介绍/大公网

大公报是迄今*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49年以前影响力*报纸之一。1902年由英敛之在天津创办,是*迄今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发展历程/大公网

清末、民国时期著名日报之一。1902年6月17日满族正红旗人英华在天津法租界创刊保皇派报纸,创办人英敛之,富商王祝三(郅隆)为主要经济资助人。该报有代派处65个,除国内大中城市外,在南洋、美洲、日本等地也有代销点。日印四、五千份,是当时华北地区一份最引人注意的大型报纸。主要股东有资本家柴天庞、王郅隆、朱志尧、北京天主教堂主教樊国梁、法国公使鲍渥、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严复等。该报除在政治上持保皇立宪立场外,并带有封建买办色彩。自言敢于揭露和攻击清政府的一些弊政,"替穷苦大众说话",注意反映下层社会的疾苦。英主张变法维新,《大公报》遂在北方言论界初露头角。《大公报》突出新闻特性,编排醒目美观,注重培养人才。尤其是社评,力求言之有物,见解独特,对时政有所批评,很快名闻国内,《大公报》也一跃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报纸和舆论界的代表之一。1927年以后,《大公报》总体上对国民党持支持态度。“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日本侵略的加紧,《大公报》主张抗日,并发表了著名记者范长江的西北通讯,首次披露了红军长征情况。为了应变,《大公报》开始筹备南方各版,1936年4月10日上海版发刊。抗日战争爆发后,《大公报》天津版于7月底停刊,上海版12月13日停刊。《大公报》同人分赴各地办报,先后有汉口版、香港版、桂林版,最重要的重庆版自1938年12月1日起出版,销售额*近十万份。它坚持抗日立场,鼓舞民心士气,对抗战起到了一定作用。1941年4月被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推选为当年*外国报纸,获荣誉奖章。1941年9月6日张季鸾逝世,王芸生接任总编辑,曹谷冰、金诚夫、徐铸成等领导《大公报》。

抗战胜利后,《大公报》上海版于1945年11月1日复刊,天津版12月1日复刊,香港版1948年3月15日复刊,重庆版继续出版。《大公报》一度支持过国民党的内战政策,1948年后因立场有所改变受到当局迫害,重庆版一度被强行接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公报》重庆版、上海版先后停刊。天津版改名《进步日报》,旋又恢复原名,迁至北京出版,主要报导财政经济和国际问题,1966年9月10日停刊。香港版出版至今。

早期/大公网

大公报创刊号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其创办人是英敛之(同时也是辅仁大学倡议者之一,属清末保皇党)。英敛之在创刊号上发表《《大公报》序》,说明报纸取大公一名为“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办报宗旨是“开风气,牗民智,挹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英敛之主持《大公报》十年,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变法维新,以敢议论朝政,反对袁世凯着称,成为华北地区引人注目的大型日报。

创刊时的大公报一直是书册式,一个整版直排,分上下两栏,栏之间留一空白,每栏都加了边框,对折以后即可装订成册(右图所示)。

入民国之后,英敛之无心主持报馆局面。1916年9月,由原股东之一的王郅隆购买《大公报》。1916年10月,王郅隆全面接收《大公报》后,聘请有过办报经历的胡政之为主笔兼经理。二十八岁的胡政之在和英敛之“面洽以后,入馆任事”。胡上任后主持报馆改革。1916年11月10日起,胡政之入馆一个月后,《大公报》由书册式改成了通栏式,将垂直的两栏改成四栏,以后又经过几次改革,改成六栏、八栏。在字号方面也进行了调整,各种字号大小间隔、搭配,改变了原来比较单调的状况,使版面变得错落有致。新文化运动期间,胡政之在主政时掌管言论,在张勋复辟、五四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大公报》发表过不少有分量的文章。胡政之也在采访完巴黎和会后辞去经理职务。1923年9月王郅隆在日本关东大地震中丧生,安福系于次年垮台。难以为继的大公报于1925年11月27日宣布停刊。

报刊编排/大公网

《大公报》报纸的编排没有什么规定,视乎当日报纸出版页数。报纸通常分为A,AA,B,C,D版。

A版分为要闻,香港新闻。

B版为财经。

C版为娱乐,大公园,小公园,教育,评论。

D版/AA为波经。

逢星期日的大公报只有A,B,C版,财经会在A版里面。

新记大公报/大公网

大公报最辉煌的时期是1926年至1949年,即所谓“新记”大公报时期,“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较为出名。张季鸾、胡政之等优秀报人让它成为当时*新闻界的翘楚。

1926年9月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

三人拟定五项原则:

资金由吴鼎昌一人筹措,不向任何方面募款。

三人专心办报,三年内不得担任任何有奉给的公职。

胡政之、张季鸾二人以劳力入股,每届年终,由报馆送于相当股额之股票。

吴鼎昌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季鸾任总编辑兼副经理。

由三人共组社评委员会,研究时事,商榷意见,决定主张,轮流执笔。较后张季鸾负责修正,三人意见不同时,以多数决定,三人意见各不同时,以张季鸾为准。

在9月1日复刊号发表的《本社同人之旨趣》中,提出了著名的四不社训:“不党、不私、不卖、不盲”。大公报续刊时发行量不足2000,到1927年5月涨至6000余,同期广告收入由每月200余元增至1000余,营业结算由每月亏损4000余转为收支平衡。5年后达到5万份,1936年突破10万份,成为全国一流的新闻纸和舆论中心。

1928年东北易帜、1930年中原大战后期张学良通电全国拥蒋入关两大新闻,皆为《大公报》*发布。

1935年12月,吴鼎昌出任南京政府实业部部长,辞去社长一职。鉴于京津局势紧张,《大公报》开始向南发展,1936年4月1日,《大公报》落户上海望平街,创办上海版。津沪版同时发行,《大公报》正式成为一张名副其实的全国大报。

抗战时期

七七事变后,天津、上海相继陷落。《大公报》力主抗战,表示“一不投降,二不受辱”,天津版、上海版分别于1937年8月5日、12月14日停刊。

张季鸾率曹谷冰、王芸生等相继创办汉口版(1937.9.18--1938.10.17)和重庆版(1938.12.1--1952.8.4),胡政之率金诚夫、徐铸成等先后创办《大公报》香港版(1938.8.13--1941.12.13)和桂林版(1941.3.15--1944.9.12)。抗战期间,《大公报》辗转迁徙,财产损失严重,但由于经营管理得法,报馆依旧获得长足发展,渝版、港版、桂版一度同时发行,在规模和舆论影响力上,国内报纸难望其项背。

1941年4月,《大公报》收到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来函,被认为是“《大公报》刊行悠久,代表*报纸。”“在*遭遇国内外严重局势之长时期中,《大公报》对于国内新闻与国际之报道,始终充实而精粹,其勇敢而锋利之社评影响于国内舆论者至巨。”“《大公报》自创办以来之奋斗史,已在*新闻史上放一异彩,迄无可以颉颃者。”这是*报纸*次获得*报纸称号(密苏里新闻学院奖是新闻界内很高的荣誉,先前亚洲只有日本的《朝日新闻》和印度的《时报》得到过这个殊荣)。当日重庆新闻界隆重集会,以示庆贺;《大公报》发表《本社同人的声明》,概括《大公报》的成功经验为“文人论政”和“商业经营”。

1941年9月,张季鸾去世,国共两党以及全国各界几乎一致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张季鸾逝世后,内部机构变化:成立董监事联合办事处,由胡政之任主任委员,统一领导各馆;成立社评委员会,王芸生为主任委员,负责社评的选题、立论和撰写事宜。

1943年2月2日,重庆版发表《看重庆,念中原!》社评,对比河南灾民惨状,斥责重庆富豪奢靡生活。此文激怒当局,被勒令停刊3天。

1943年9月6日,胡政之在纪念张季鸾逝世两周年社祭会上,宣布董事会新近制定的《大公报同人公约》五条,其中*条规定“本社以不私不盲为社训”。

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抗战胜利后,《大公报》着手停刊各版的复刊工作。1945年11月1日、12月1日,上海版和天津版相继复刊。1946年元旦,在上海成立大公报社总管理处。总管前主笔张季鸾

理处由总经理胡政之主持,总揽各馆。1948年3月15日,香港版复刊。言论方面,基本上是呼吁和平,反对内战。对中共,发表《质中共》等社评,受到《新华日报》抨击,称其“小骂大帮忙”,是“法西斯帮凶”;对国民党,不满和抗议其镇压学生运动和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国民党《中央日报》称王芸生是“新华社广播的应声虫”,发起“三查王芸生运动”。

在国共争夺权力的白热化时期,大公报发表《自由主义者的信念》社论,主张*走“第三条道路”,“文人论政”的大公报处境尴尬。王芸生在1948年11月5日离开上海,转道台湾飞抵香港,亲自主持港版工作。11月10日,港版发表《和平无望》,宣布改变立场,开始左转。

1949年后

大公报位于香港湾仔轩尼诗道的办事处1949年之后,《大公报》在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中资背景)报纸的阵地。

1949年1月15日,解放军攻占天津,津版改组为为《进步日报》。4月14日,总经理胡政之病逝于上海,5月29日,在国统区进步美术运动的中心与最前沿的上海,刘开渠、杨可扬、野夫、朱宣咸、张乐平、庞薰琹、赵延年等国统区进步美术的先驱们代表以上海为中心的国统区进步美术力量在《大公报》发表迎接解放的“美术工作者宣言”,提出国统区美术工作者决心“为人民服务,依照新民主主义所指示的目标,创造人民的新美术”,该宣言的发表也标志着国统区进步美术史和上海近代美术史从此翻开崭新一页。6月17日,沪版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宣布报刊归人民所有。11月30日解放军占领重庆,渝版继续出版,1952年8月4日终刊。后中共重庆市委在其基础上创刊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

1953年1月1日,沪版北迁与《进步日报》合并出版全国性的《大公报》,并于1956年9月迁到北京,10月1日出版,按照计划经济的模式,分工报道财经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大公报》于1966年9月14日停刊,改名为《前进报》,但是只办了103天,也停刊了。

发表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

1919年11月16日,毛泽东在长沙《大公报》上发表《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一文,文章指出:"这件事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想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是环境逼着她求死的"。

14日,长沙妇女赵五贞在花轿中自刎,在各界人士中引起强烈反响。

21日,毛泽东又在长沙《大公报》上发表《'社会万恶'与赵女士》一文,明确说明,"罪恶的来源,仍在社会","我们就不能不大声疾呼,警觉我们未死的同类,就不能不高呼,'社会万恶'。

《大公报》曾是一个著名报纸系列,新*成立前在知识分子和上层民主人士中产生过广泛影响。毛泽东很早就和《大公报》有过交往,他早年被湖南《大公报》聘为"馆外撰述员",发表过若干有影响的文章。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渝版《大公报》接触十分密切。其时,《大公报》以上海为总管理处,发行沪版、津版、渝版、港版《大公报》。新*建立后,除香港《大公报》未作变动外,其他三版均收归国有。就《大公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毛泽东也作过几次重要指示。

毛泽东预言未来的政治

1920年9月2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发表文章《"湖南自治运动"应该发起了》。毛泽东在文章中指出:"无论什么事有一种'理论',没有一种运动继起,这种理论的目的,是不能实现出来的"。

27日,毛泽东又发表《释疑》一文,针对有些人"政治只是少数特殊阶级的事"的观点,明确指出:"*次世界大战而后,政治易位,法律改观。从前的政治法律,现在一点都不中用。以后的政治法律,不装在穿长衣的先生们的脑子里,而装在工人们、农人们的脑子里"。

为大公报题词

毛泽东对《大公报》也颇为关注。重庆谈判期间,他与《大公报》有关人士进行了多次接触和交谈。例如,9月5日,毛泽东会见该报总编辑王芸生等,表达了"统一之政令必需建立于民主政治之基础上"的观点。他说:"只有包括各党各派,无党无派代表人士之政治会议,始能解决当前国事,民主统一之联合政府始能带给全国人民以幸福。"谈话要点在9月6日的《大公报》上刊出。9月20日,《大公报》负责人宴请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宴会结束后,毛泽东欣然提笔为《大公报》职工题字"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与《大公报》负责人的接触和题词,对《大公报》的舆论导向产生了巨大影响,为"双十协定"的签订营造了舆论氛围。在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的真诚努力下,《大公报》在国共和谈期间对毛泽东"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富强是我们今后的方针,我们要用统一的国家迎接新局面"的和谈立场,作了真实客观的报道,对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共产党和平统一的立场发挥了很大作用。

批示大公报改组

新*成立后,重庆《大公报》经过公私合营,在其基础上创办《重庆日报》,成为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天津《大公报》改组,由毛泽东亲自易名为《进步日报》,归天津市委宣传部领导。上海《大公报》归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最初未作大的调整。到1952年,上海《大公报》发行量大降,广告收入亦大减,报馆严重亏损,当年向政府借款总数已超过《大公报》总资产的一半以上。

1952年夏,王芸生向中宣部部长陆定一汇报了《大公报》碰到的困难,请求中央帮助解决,同时也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不久,毛泽东电召王芸生进京,听完汇报后作出指示:"上海《大公报》与天津《进步日报》合并迁京,择地建新址。报名仍叫《大公报》,作为全国性报纸,报道分工是国际新闻和财经政策。"两报合并而成的北京《大公报》由中宣部领导,以财经、国际宣传为重点,暂在天津出版,俟北京新馆建成后,迁京出版。

批示创办经济评论周刊

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理论界也需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1963年,《大公报》作为新*财经战线专业报,为了加强经济理论宣传、提高宣传质量,酝酿将原来每周分散刊出的经济论文集中刊出,创办一个周刊作为经济理论研讨的园地,刊名定为《经济评论》。他们的想法得到了中宣部和国务院财贸办的同意。《大公报》对创办《经济评论》如此看重,与毛泽东当时对《人民日报》理论宣传不足的批评有关。毛泽东认为它把理论阵地让给了《光明日报》、《文汇报》和《新建设》月刊。

经过认真筹备,在李先念、杨尚昆等的过问下,1964年3月10日,《大公报》向李先念提交了关于创办《经济评论》的设想和筹备情况的报告,并请转毛泽东和中共中央。3月14日,李先念致信杨尚昆转毛泽东,请求对此事给予批示:"主席指示《人民日报》要写理论性文章。《大公报》是中宣部确定为以经济工作为重点的报纸,他们想出一个《经济评论》专刊,似可同意,请主席批。"3月21日,毛泽东批示同意。

香港大公报/大公网

简介

香港《大公报》是一份综合性报纸,内容丰富。《新闻》版包括世界要闻、香港、*新闻、经济和体育新闻等;《要闻专题》版对时事题材深入剖析论述;《国际热点聚焦》版从多个角度探讨国际社会现象。为迎合读者对经济讯息的需求,多达十余个的《经济》版面详尽报道香港、内地和国际*经济动态,并经常刊载专题文章、特稿等,极具参考价值。《物流与航运》版、《大公教育》版,广为航运界和教育界人士称道。《大公论坛》则是各界人士对时事发表意见的园地。此外,《*专题》、《海峡两岸》、《经济观察家》、《创新科技》、《社团》、《中华医药》、《保健》、《消费新风》、《校园》、《文化》、《专业世界》、《体坛长短镜》等专题版面,内容丰沛,各具特色。

《大公报》首页的右则,是为最显眼的“大公报”隶书红字,据传出自清末著名思想家严复手笔,下方为英文拼音"TaKungPao",表格最下方印着日期,星期,第XXXXX号,售价,以及出版地址和电话。其后为一个小广告以及责任编辑。首页间中为广告页,但通常为头条新闻。

《大公报》报纸的编排没有什么规定,视乎当日报纸出版页数。报纸通常分为A、AA、B、C、D版。

A版分为要闻,香港新闻。B版为财经。C版为娱乐,大公园,小公园,教育,评论。D版/AA为波经。逢星期日的大公报只有A,B,C版,财经会在A版里面。

香港《大公报》现在为受特许在内地发行的本港报纸之一,年售价2800元,单卖6~8元每份。版面一般为A、B、C,A版以要闻、港闻、*新闻、两岸新闻为主,B版主要为财经新闻;C版主要为娱乐、波经等,更有副刊不定期出版。

《大公报》以民间报纸的姿态出现,在历次政治事件中都有明显的观点和态度。提供了研究*近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史料。在财经新闻方面,比较有公信力。也常发布北京政府对香港或*大陆的相关政策。

《大公报》会与香港一些亲共社团举办相关展览活动,例如:和平正义的伟大事业—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运动60周年,雪域明珠—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展览。《大公报》在一些重要的历史纪念日之前,会出版纪念特辑,例如2005年的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纪念特辑、抗日名将访问系列、香港港九抗日大队纪念特辑,2004年的纪念百年邓小平等。

《大公报》的网站也是*大陆少数“解禁”的香港报刊网站(例如明报网站长期被封锁,香港商报则不会)。在《大公报》的网站每则新闻也标识“【大公网讯】或【大公专讯】为本网即时新闻,非引自《大公报》”。来与《大公报》报纸做区隔。《大公报》网站注明在全球阅览量中,美国与加拿大合计位居首位,*大陆其次。香港占16%。而台湾则只有3%,还不及全球其他国家8%的总合。

副刊

副刊内容多姿多采。除了天天和读者见面的《大公园》、《小公园》、《新园地》、《世界新潮》之外,每日并出两大版《娱乐》、《星踪》、《神州新姿采》、《寰球特写》、《摄影》、《文学》、《科学》等各种定期及不定期特刊,讯息量巨大。

附刊

《大公报》还有不少附属刊物,如逢星期六出版十六开彩色杂志《大周刊》,以其内容广博的休闲特性,甚受本港及内地读者欢迎。

市场

《大公报》与时并进,不断充实内容,更新版面,越来越受本港、内地和海外广大读者欢迎,销量日增。目前除在香港发行外,还行销*大陆,发行网遍及全球五大洲逾百个国家和地区。每日来往穗港的直通火车、飞翔船,以及内地各大城市主要宾馆均有《大公报》发售。在菲律宾马尼拉出版的《大公报》菲律宾版,是菲律宾发行量*华文报纸。此外,《大公报》还有海外版,行销欧美各地。

电子版

《大公报》互联网电子版除发布当日大部分版面内容外,还发放即时新闻,让网上读者随时获取*讯息。电子版的日点击率达二百万,以欧美地区读者居多。

读者群

《大公报》是香港特区政府刊登有关法律性质广告的指定报刊,企业决策人士及商贸界人士是《大公报》的主要读者群。

其他相关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公报》一直是本港甚至海外华文报纸的领头羊,其下属子报《新晚报》因发表武侠小说连载,一度洛阳纸贵。更成就了梁羽生、金庸等武侠名家。

相关评论

《大公报》是*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它创刊于1902年,最初在天津发行,以后,辗转在上海、汉口、香港、桂林、重庆等地出版。1949年之后,《大公报》在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中资背景)报纸的阵地。

《大公报》是一间民间报纸,在历次政治事件中都有明显的观点和态度。它的政论闻名报界,其社论是研究*近代政治发展的重要史料。一百多年来,《大公报》以“坚持宣传正义声音”为宗旨,以立论中肯、报道翔实为特色,在国际上建立了良好声誉。

类似“大公网”
与“大公网”相关的网站